早前看到一篇文章,內容大概是說人與人之間能夠做到心有靈犀,最主要是因為了解對方的感受,然後用心去感覺對方的感受;透過思想上的相通,自然做到心靈產生共鳴。
很多時候,我和朋友說話時會很不自覺地用了「我覺得」、「我感到」,看似有點主觀。但文中提及,在實際生活中,感覺往往比道理、社會規範更重要,尤其對感情纖細、思維敏銳的人。感覺:是一種相當主觀的情緒。它不關是非,更不論對錯,它不能用很理性的邏輯來分析,也不適於硬性的規範,完全是一層直接的情緒反映,就是一個人的語言、動作所帶給另一個人的感應。
我從來都覺得多用一點心、多注意一下別人的感覺、多觀察周遭的人事物,在適當的時候,表達自己的關心、同情,會令人感到歡愉和難忘的,也是一種體貼。記得有朋友對我說,他不喜歡坐地鐵,他喜歡坐巴士、電車、小巴,或行路,那是因為可以慢慢欣賞四周的風景,路人,又或者想想自己平時遺忘的,別人曾經和他說過的,這也是「用心」的一種表現。
體貼的人的確會令人快樂,文中也提及一個時時會體貼別人的人,一個懂得體貼別人的人,必然懷抱溫柔,必為性情中人,也一定是一個值得交往信賴的朋友。懂得體貼的男人,定是好丈夫、好情人。懂得體貼的女人,絕對是好妻子、好母親、好朋友,好得讓你時時想念的女人。
可是,要找真愛,便要找一個懂你的人,這個人也許並不是十全十美。但因為他懂你,所以你就會覺得他是你想要的,其實,就是這麼的一個「懂」字。
什麼叫「懂」?!
當你遇到挫折時,他不說一句損你尊嚴的話;當你意氣用事時,他絕不遷就而會娓娓解說事理給你聽;當你心情不好時,他絕不和你一般見識而大吵大鬧;當你遠隔千里難得見面時,他也深信你;當你愉快時,他也愉快而且會告訴你……
懂,是需要多少的了解,多少的體諒,多少愛心,要找一個懂你的人,也許很難,但要有信心。
找一個懂你的人,也期望自己做一個懂他的人。
讓懂你的人愛你,慎選一份值得堅持的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