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我在醫院裡聽到一個很淒美的愛情故事。
故事的主人翁不是型男美女,不是花枝招展的青春少艾,而是睡在我隔鄰床的李婆婆。
李婆婆今年六十歲,在她五十三歲的那年才下嫁當時已經六十歲的丈夫。
她們幾乎是一見鍾情的,可是,他們並不是在她五十三歲的那年才一見鍾情。 原來,李婆婆和李公公在三十多年前已經認識,那時,他們已經互相喜歡對方,只是誰也沒有開口提出,亦沒有中間人把他們撮合,結果,他們在情路上兜兜轉轉,雙方都沒有拍拖,更沒有結過婚。
李婆婆說他們那個年代的人是比較內歛的,喜歡對方也不會說出口,更不會有什麼表示;故此,他們根本不知道原來對方是喜歡自己的,所以,一路以來,他們都保持普通朋友的關係。
直到婆婆五十三歲的那年,他們再度重遇,雙方都發覺大家身邊都沒有另一半,很是奇怪,於是詳談起來。 結果,大家都在那時開始訴說心聲,在想當年之際,才發現大家在三十多年前已經很喜歡對方,只是不敢開口。 他們慨嘆命運的安排,緣份的奧妙,終於在三十多年後給她們戀上,她們已經浪費了數十年的青春,於是,便決定馬上結婚。
可是,好景不常,七年後的今天,李婆婆的癌症已經擴散到肝臟,剩下來的時間相信已經不多。 可幸的是,李婆婆身邊有李公公的支持及鼓勵,李公公對她的無微不至,細心呵護,足以令婆婆痛苦全消。
一個病人除了得到適當的醫療之外,最大的藥莫過於身邊最愛的人的支持及關懷,很久之前我已經知道「愛」是一個病榻中的人最大的藥,沒有一種藥比它更好。 我希望能夠成為別人的藥,更希望有人能夠成為我的藥,讓我可以遠離病魔,我信有這樣的一天。
公公婆婆的故事雖然不是可歌可泣、轟天動地,但他們的那份真心、那份真情,已足夠教人心甜。 他們可以為了自己喜歡的人等了三十多年,試問現今世代有多少人能夠做到?!
從他們身上,我體會到什麼叫「非君不嫁,非卿不娶」。